日期:2025-06-24 07:40:38
1973年9月的一天,周恩来总理忍病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接见了一位中年妇女。他紧紧地握住这位妇女的手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我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,张灵甫是我的学生。我们未能将他争取过来,这其中我有责任!”
这位妇女正是张灵甫的遗孀,王玉龄。她此行是应周恩来邀请,专程从美国回大陆访问。1947年,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英勇牺牲时,王玉龄年仅19岁,失去丈夫后的她,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呢?
王玉龄于1928年出生在长沙的一个书香世家,家族曾有显赫的历史,祖辈曾担任过清朝的尚书和两江提督,父亲也是一位军人,曾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。然而,命运并未善待她,王玉龄年仅五岁时,父亲便去世了。年幼的王玉龄天资聪慧、容貌出众,她在长沙福湘女校读书时,因其美丽与才气便声名远扬。
展开剩余84%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,王玉龄的朋友带她去长沙的“一乐也”理发厅烫发。在等待的过程中,一位英俊魁伟的军人站在她理发椅的后面,透过镜子看见了她的美丽,并为之深深吸引。这个军人便是张灵甫,当时他任国民党第74军副军长。张灵甫已年过四十,刚刚经历过一段婚姻的失败,急需建立一个温暖的家。在与王玉龄相识后,他立即派人上门提亲,王玉龄也为之倾心。张灵甫不仅学历背景雄厚,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,且在书画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,颜值与气质也令她心动不已。
尽管王玉龄对张灵甫心生爱慕,她的母亲罗希韫却坚决反对这桩婚事。罗希韫曾因丈夫早逝,深知军人生命的无常,因此不愿让女儿嫁给军人。但王玉龄已答应了张灵甫的求婚,且伯父也支持这段姻缘。在母亲的坚持下,双方最终达成协议,由湖南省主席程潜出面为他们牵线。婚礼最终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,婚后不久,张灵甫升任第74军军长,王玉龄随他来到了南京。
婚后的日子里,张灵甫与王玉龄感情深厚,两人如同老夫老妻,生活十分温馨。张灵甫常给妻子讲述唐诗宋词,而王玉龄也常陪丈夫一起欣赏古董。有一次,两人游览南京的莫愁湖时,合写了一首诗,张灵甫写了前两句:“欲遣闲愁且登楼,槛外山青水自流。”王玉龄接下后两句:“莫愁不知何处去,空留斯楼忆千秋。”
然而,幸福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。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,张灵甫奉命带兵进攻解放区,而此时王玉龄已怀有身孕。在张灵甫临行前,王玉龄把家中所有积蓄塞给了丈夫,希望他保重自己。
1947年5月16日,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兵败身亡。临终时,他写下遗书,托随军参谋杨占春交给王玉龄。当杨占春到南京时,一见到王玉龄便跪了下来。王玉龄顿时意识到事情不妙,当杨占春告知张灵甫已死的消息时,她悲痛欲绝,几乎崩溃。那时,王玉龄才19岁,张灵甫去世时他们的孩子张道宇刚出生不久,王玉龄的世界顿时陷入了无尽的黑暗。
她为亡夫写下了一首诗以纪念他:
“当年有幸识夫君,没世难忘恩爱情。
四七硝烟伤永诀,凄凄往事怯重温。”
张灵甫的死因历来有争议。有说法认为他是被解放军击毙,也有说法称他是自杀。王玉龄从多个国民党军官那里得知真相后,认为张灵甫选择了自杀。事件经过大致是这样的:张灵甫命令74师参谋处副处长刘立梓打死他,但刘立梓不敢下手。张灵甫怒斥道:“你还是不是军人?我还是不是长官?军人必须服从命令!”最终,刘立梓无奈开枪,尽管手抖,子弹从张灵甫腮帮穿过,他随即补上一枪,将张灵甫打死。刘立梓在此后自杀。
1948年,国民党败局已定,许多高级官员的家属纷纷逃往台湾。面对困境,王玉龄带着母亲和孩子来到了台湾。
台湾生活初期,王玉龄本有过上优渥生活的机会。宋美龄曾表示要会见这些战死将领的遗孀,但在王玉龄等人等候了很久后,最终只得一位工作人员出来通知:“夫人身体不适,改日再见。”从此,王玉龄便不再对政府抱有任何期望。
不久后,一名骗子找到王玉龄,劝她投资做生意。王玉龄觉得有道理,将自己和母亲的积蓄交给了他打理,结果钱被对方拿走后失联。王玉龄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,于是决定继续深造。
1952年,在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的帮助下,王玉龄获得了去美国的护照。蒋介石为她特批了5000元外汇。王玉龄通过香港前往旧金山,再飞往纽约,在纽约大学学习财会专业。求学期间,王玉龄既要上课又要工作,她在广东人开设的进出口公司做工,打工挣钱,挣来的钱不仅自己使用,还要寄给台湾的母亲和儿子。
四年的努力后,王玉龄终于毕业,并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。她先是在罗斯福医院担任会计两年,然后在“朴拉沙饭店”工作三年,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,直到退休。
事业逐步稳定后,王玉龄将儿子张道宇接到美国,并对儿子的教育极为宽松,唯一的要求便是他不能读军校。她曾说:“我宁愿他过个简单的日子,去摆摊也好,至少不用拿自己的命去冒险。” 张道宇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,最终选择了做生意,成为了一名商人。
在美国,王玉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连任两届华美协会主席,帮助美国华人社区的贫困和残疾群体。她在美国华人社会中享有极高声誉。尽管有不少追求者,王玉龄依然始终未再婚,她深爱着已故的丈夫,深知战火和命运带来的苦楚。
1973年,周恩来得知王玉龄在美国的情况后,立即邀请她回国访问。经过一番内心挣扎,王玉龄决定放下过去的顾虑,回国看看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后,1973年9月,王玉龄终于踏上了阔别25年的故土,开始了她与周恩来的会面,重返大陆的旅程。
此后,王玉龄每年都会回国探亲,每次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。这在当时的美国华人社区中十分罕见。王玉龄也为中国大陆争取了不少遗产权益。
1995年,张道宇在母亲的鼓励下,将公司迁至上海定居。1997年,王玉龄带着母亲回到了长沙,她在2003年失去了母亲,母亲享年101岁。此后,王玉龄与儿子一起生活在上海。
晚年的王玉龄并没有停下脚步,她继续为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而努力。她曾说:“无论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-股票配资网站导航-专业炒股配资网-股票小账户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